反正都听不懂。
刚刚还对自己信心满满的黄志强看到这一幕更是目瞪口呆——显然那本设计说明之所以只有他们组的一半厚,是因为有大量步骤并没有,或者说并不需要体现在纸面上。
至于他手中那本设计手册上面说“需要依靠经验”完成的进气道入口三维形状设计,常浩南更是直接展示了一张绘制精妙的半模示意图,用了两句话就让几个评委连连点头。
他听不懂不代表老师们听不懂,常浩南的思路明显是受到了认可的。
“在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对改进前后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在速度为1.5马赫,攻角在0到+10°的范围内或侧滑角在0到6°的范围内,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均达到0.950以上。”
“速度为0.8马赫,同一攻角或侧滑角范围内的总压恢复系数均达到0.968以上,与发动机匹配的流量系数范围内,总压畸变指数最高不超过0.14。”
“新的进气道设计在亚音速下的性能与原始设计相比提升约3%到8%不等,1-2倍音速之间的性能提升则超过10%。”
“相比于增大进气头锥并安装雷达的米格21MF型进气道设计,在全速度段内的性能至少提升23%以上,并且锥形前体内可容纳最大560mm口径的雷达,按照现有型号进行推算,足够在大约30-40公里的距离上锁定战斗机大小的目标。”
虽然前面那些内容晦涩难懂,但常浩南最后提到的这些数据指标,在座的同学们还是都能理解的。
因此刚才在讲设计过程时一片寂静无声的教室后方迅速重新沸腾起来。
在90年代中期,超视距作战是空军最亟待解决的课题,可以说有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就是0和1的差距。